勞動教育課堂紀實
為深入學習關于勞動教育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,堅持立德樹人,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(yǎng)全過程,把握育人導向,復旦大學聯(lián)動校內(nèi)外資源,積極開辟校外生產(chǎn)性勞動場所,堅持因地制宜開展勞動教育課堂。依托全國文明村、上海市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村——浦東新區(qū)大團鎮(zhèn)趙橋村,校團委積極打造特色主題教育平臺,推進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相結(jié)合,引導學生崇尚勞動、熱愛勞動、尊重勞動。
趙橋村屬典型江南農(nóng)村,地處市遠郊、空氣清新、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水道縱橫。大團桃園坐落于村中,每當桃花盛開之時,整個趙橋村猶如伊甸園般美景如畫。大團鎮(zhèn)趙橋村在近幾年的新農(nóng)村建設中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村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,社會治安穩(wěn)定、村民安居樂業(yè),全村上下處處洋溢著和諧氣息,并被評為第一批上海市森林鄉(xiāng)村、第一批上海市級鄉(xiāng)村旅游重點村、第二批全國鄉(xiāng)村治理示范村、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(qū))等。本學期在趙橋村共開展3次活動,逾130名同學參與其中,活動內(nèi)容包括參觀大治河文化展示館、親手制作餛飩、挖紅薯并制作甜品,讓同學們在勞動中樹德、增智、強體、美育,在實踐與勞動中感悟趙橋村的獨特鄉(xiāng)村振興論之路。
1參觀大治河文化展示館同學們在展示館合影
在大治河文化展示館的靜謐空間里,同學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長廊,沉浸在大治河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。展示館內(nèi),一件件珍貴的展品如同歷史的見證者,靜靜訴說著大治河的誕生、成長與變遷,那些古老的農(nóng)具、漁網(wǎng),以及河邊人家的生活用具,都承載著趙橋村人民的智慧與勤勞。每一段介紹的文字,都如同跳動的音符,編織成一曲關于河流與土地的交響樂,讓同學們仿佛能夠觸摸到那些被歲月雕刻的痕跡,感受到這條河流對于趙橋村,乃至整個地區(qū)生生不息的重要性。那些故事,如同河流中的波光粼粼,映照出趙橋村人民與大治河共同呼吸、共同成長的歷程。在大治河文化展示館的光影交錯中,同學們不僅學到了知識,更在藝術的熏陶下,感受到了大治河與趙橋村的生命力。
2包餛飩
在鄉(xiāng)間田野里,同學們圍坐一堂,感受親手包餃子的樂趣。在阿姨的指導下,大家親手和面、搟皮、包餡,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樂趣和挑戰(zhàn)。大家圍坐在一碗餡料前,手上包著餃子,嘴上也沒閑著。大家紛紛聊起了自己家鄉(xiāng)的餃子,南北方的餃子差異成為了熱門話題,增進了解的同時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。
當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,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。咬開餃子皮,鮮美的湯汁在口中爆開,精心調(diào)制的白菜豬肉餡讓人贊不絕口,唇齒留香。剛?cè)肭锏奶鞖猓砸豢谧约喊娘溩?,再喝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湯,暖上心頭,成就感也油然而生。
3紅薯采摘和甜品制作
在秋風的輕拂下,同學們走進了金黃色的田間,用他們手中的鐵鍬和鋤頭在泥土中尋找驚喜的收獲。每一次挖掘,都是對自然奧秘的探索,每一次翻找,都是對自然的致敬,田間的空氣里彌漫著收獲的喜悅,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。他們的動作溫柔而有力,每一次挖掘都像是在揭開大地的秘密,每一次收獲都是對自然的致敬。紅薯被小心翼翼地從土壤中捧出,它們帶著泥土的溫度,仿佛還保留著大地的心跳。
采摘結(jié)束后,同學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廚房,新鮮的紅薯在清水的沖洗下,褪去了泥土的外衣,露出了它們紅潤的肌膚。同學們的手指靈巧地在紅薯上舞動,將它們切成均勻的塊狀。隨后,這些紅薯塊與芋圓一起,在甜湯中慢慢燉煮。廚房里彌漫著甜蜜的香氣,那是紅薯和芋圓在糖水中交融的味道,是秋天的味道。同學們圍坐在爐火旁,看著鍋中的甜湯慢慢沸騰,紅薯和芋圓在糖水中翻滾。當清涼的紅薯芋圓甜湯端上桌時,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芒。他們品嘗著這親手制作的美食,每一口都是對勞動的贊美,每一口都是對自然的感恩。這不僅僅是一碗甜湯,更是一段美好的回憶。
結(jié)語
在趙橋村的實踐中,復旦學子們走進鄉(xiāng)村振興感受現(xiàn)代農(nóng)業(yè)與生態(tài)旅游建設,也走近了勞動之美,在實踐和勞動中全面領略了新時代新征程的祖國發(fā)展動態(tài)。未來,還會更多復旦學子將參與勞動教育課堂,勞動教育也將在他們心里播撒下種子,樹德增智,強體育美。
勞動教育活動不僅能夠讓同學們體驗了勞動的樂趣,更加深了大家對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的理解。在趙橋村的田野上,我們與土地對話,與文化對話,與未來對話。我們相信,通過這樣的活動,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(fā)揚勞動精神,為鄉(xiāng)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。